當前位置:首页 > 美食佳飲

煲湯食譜100種做法大全

Q1:煲湯食譜大全及做法

煲湯的食譜實在是太多了,這里就分享煲湯的主要做法主要要點,希望能夠幫到你
1.選料得當是制好鮮湯的關鍵。
用於制湯的原料,一般為動物性原料,如雞、鴨、豬瘦肉、豬肘子、豬骨、火腿、板鴨、魚類等,但必須鮮味足、異味小、血污少。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琥珀酸、氨基酸、核苷酸等,家禽肉食中能溶解於水的含氮浸出物,包括肌凝蛋白質、肌酸、肌酐、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質含氮物質,它們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。
2.制鮮湯以陳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。
瓦罐是由不易傳熱的石英、長石、黏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,經過高溫燒制而成。其通氣性、吸附性好,還具有傳熱均勻、散熱緩慢等特點。煨制鮮湯時,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部原料,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,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,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,鮮香成分溢出得越多,煨出的湯的滋味就越鮮醇,被煨食品的質地就越酥爛。
3.煨湯的要訣是:旺火燒沸,小火慢煨。
這樣才能使食品內的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,以便達到鮮醇味美的目的。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,既清澈,又濃醇。
4.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,又是食品傳熱的介質。
水溫的變化、用量的多少,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。用水量一般是煨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,同時應使食品與冷水共同受熱,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湯,也不中途加冷水,以使食品中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,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。
許多食物之間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,使營養素起到互補作用,即餐桌上的“黃金搭配”。例如,海帶燉肉湯,酸性食品肉與鹼性食品海帶起“組合效應”,這是日本的長壽區(沖繩地區)的“長壽食品”。為了使湯的口味比較純正,一般不用很多品種的動物食品同煨。
5.注意調味用料的投放順序。
特別注意熬湯時不宜先放鹽,因鹽具有滲透作用,會使原料中水分排出,蛋白質凝固,鮮味不足。一般地說,60℃~80℃的溫度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,而煲湯使食物溫度長時間維持在85℃~100℃。因此,若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,以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。湯中適量放入味精、香油、胡椒、姜、蔥、蒜等調味品,使其別具特色,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,以免影響湯的原味。
6.常言道:“飯前喝湯,苗條健康”、“飯後喝湯,越喝越胖”,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。
吃飯前,先喝湯,等於給上消化道加點“潤滑劑”,使食物順利下咽,吃飯中途不時喝點湯水有助食物的稀釋和攪拌,有益於胃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。同時,吃飯前先喝湯,讓胃部分充盈,可減少主食的納入,從而避免熱量攝入過多。而飯後喝湯,容易使營養過剩,造成肥胖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要片面地認為魚、雞等原料熬的“精湯”最營養。實驗證明,無論你熬得多久,仍有營養成分留在“肉渣”中。只喝湯,不吃“肉渣”是不科學的。

Q2:煲湯食譜大全及做法 煲湯秘籍

下班後,一碗熱騰騰的湯,不僅能溫人的胃,最重要的是滿足了喝湯人的心。煲湯是一門學問,想要把湯煲好是十分考驗人的耐心的。但有耐心還不夠,還需要煲湯食譜大全及做法,下面就為您帶來煲湯食譜大全及做法,一起來看看吧。

黃芪猴頭菇雞湯

1、准備材料。

2、猴頭菇先浸發;

3、再沖洗干淨擠干水分,然後切成厚片;這樣煲出來的猴頭菇就更有嚼頭;

4、雞肉用開水燙去血水;

5、所有材料一起下鍋,加清水約1250毫升,武火燒開後轉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即可。再下鹽調味就可以喝靚湯了。

花膠老雞湯

1、准備食材草雞

2、取用草雞半只,切塊,花膠隔夜浸泡至軟剪成段。

3、准備好配用食材蟲草花、龍眼干、紅棗,沖洗干淨。

4、將雞塊、花膠、老姜片放置煲湯砂鍋中加入足量水。

5、大火燒開,用湯勺撇去表面浮沫。

6、接著加人蟲草花、龍眼干、紅棗。

7、蓋上蓋子大火燒開再轉文火煲兩個小時。

8、最後吃之前加適量鹽調味即可。

9、陽光下拍出的成品圖特別漂亮。

人參土雞湯

1、雞切塊洗淨。

2、土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,准備好紅棗和人參。

3、將人參、紅棗和泡好的土豆洗淨,再准備好姜片。

4、雞焯水備用,焯過水的雞肉再用清水冼去浮沫。

5、准備好的原料放在燉鍋內。

6、加入適量的清水。

7、將枸杞用清水泡發。

8、加入雞湯中,一起燉煮兩小時左右即可。

煲湯秘籍

1、選料要得當

選料得當是制好鮮湯的關鍵。

用於制湯的原料,一般為動物性原料,如雞、鴨、豬瘦肉、豬肘子、豬骨、火腿、板鴨、魚類等,但必須鮮味足、異味小、血污少。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琥珀酸、氨基酸、核苷酸等,家禽肉食中能溶解於水的含氮浸出物,包括肌凝蛋白質、肌酸、肌酐、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質含氮物質,它們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。

2、食品要新鮮

新鮮並不是歷來所講究的“肉吃鮮殺魚吃跳”的“時鮮”。

現代所講的鮮,是指魚、畜禽殺死後3~5小時,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、脂肪等分解為氨基酸、脂肪酸等人體易於吸收的物質,此時不但營養最豐富,味道也最好。

3、炊具要選擇

制鮮湯以陳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。

瓦罐是由不易傳熱的石英、長石、黏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,經過高溫燒制而成。其通氣性、吸附性好,還具有傳熱均勻、散熱緩慢等特點。煨制鮮湯時,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部原料,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,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,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,鮮香成分溢出得越多,煨出的湯的滋味就越鮮醇,被煨食品的質地就越酥爛。

4、火候要適當

煨湯的要訣是:旺火燒沸,小火慢煨。

這樣才能使食品內的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,以便達到鮮醇味美的目的。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,既清澈,又濃醇。

5、配水要合理

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,又是食品傳熱的介質。

水溫的變化、用量的多少,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。用水量一般是煨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,同時應使食品與冷水共同受熱,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湯,也不中途加冷水,以使食品中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,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。

6、搭配要適宜

許多食物之間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,使營養素起到互補作用,即餐桌上的“黃金搭配”。

例如,海帶燉肉湯,酸性食品肉與鹼性食品海帶起“組合效應”,這是日本的長壽區(沖繩地區)的“長壽食品”。為了使湯的口味比較純正,一般不用很多品種的動物食品同煨。

7、操作要精細

注意調味用料的投放順序。

特別注意熬湯時不宜先放鹽,因鹽具有滲透作用,會使原料中水分排出,蛋白質凝固,鮮味不足。一般地說,60℃~80℃的溫度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,而煲湯使食物溫度長時間維持在85℃~100℃。因此,若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,以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。湯中適量放入味精、香油、胡椒、姜、蔥、蒜等調味品,使其別具特色,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,以免影響湯的原味。

8、喝湯時間要講究

常言道:“飯前喝湯,苗條健康”、“飯後喝湯,越喝越胖”,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。

吃飯前,先喝湯,等於給上消化道加點“潤滑劑”,使食物順利下咽,吃飯中途不時喝點湯水有助食物的稀釋和攪拌,有益於胃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。同時,吃飯前先喝湯,讓胃部分充盈,可減少主食的納入,從而避免熱量攝入過多。而飯後喝湯,容易使營養過剩,造成肥胖。

Q3:如何煲湯食譜大全及做法

原料:
鯽魚兩條、白蘿卜半個(約400克)、新鮮香菇五個(可無)、生姜三片、蔥兩小段、鹽1/4茶匙、油2大匙、涼水2000毫升。
做法:
1、新鮮鯽魚清洗干淨,去掉魚肚子里面的黑膜,在魚身兩邊各劃三刀,香菇洗淨,蘿卜切絲備用;
2、洗好的鯽魚擦干水分,用生姜在鍋里塗一下以防沾鍋,然後倒油將鯽魚煎至涼面金黃;
3、魚煎好後,在鍋里加入2000毫升涼水,加入蔥和姜煮至沸騰;
4、水初沸時,加入香菇和和蘿卜絲,蓋上鍋蓋,中小火慢燉半小時;
5、燉至湯色奶白,加鹽即可。

猜你喜歡

更多